這是一個紀錄開發愛逐夢App點點滴滴的網誌

愛逐夢是款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完成夢想的App

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

“管他的效應” : 為什麼罪惡感對意志力沒有幫助?


紐約州立大學漢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與上癮研究人員, 找來一百四十四名成人參加測驗。 研究人員想瞭解: 當飲酒人是喝了比預計多的酒的時候,會發生什麼事?

不意外, 前一晚喝太多的參加者,到了早上感覺比較糟。 不過悲慘的狀況不止於宿醉, 當中許多人也有罪惡感與羞愧。

但令人不安的是這個:對於前一晚飲酒量感覺越差的人,當天晚上以及隔天晚上會喝得越多。 罪惡感驅使他們喝得更多。

歡迎認識這世上意志力最大的威脅之一: “管他的效應”, 這一詞用來描述放縱,後悔,更放縱的循環。

研究人員注意到,許多節食者對於一時的破戒都感覺很糟,哪怕只是吃了一片披薩,咬了一口蛋糕,他們都覺得整個節食計劃已經搞砸了。 但是,他們並不會停止吃,把傷害降到最低,而是說:”管他的,反正計劃已經搞砸了,乾脆全部吃掉!“


管他的效應會出現在任何一種意志力挑戰中,諸如試著減肥的節食者,試著戒煙的煙槍,想戒酒的酒鬼等。

向誘惑屈服會使你對於自己感到不滿,結果會刺激你想做些什麼事使心情變好。
使心情變好最容易,最快速的方式是什麼? 往往就是去做那些令你心情變壞的事。

你對自己說:”反正已經破戒了,管他的,乾脆好好的享受一下。“


關鍵是,導致後來大失控的並非第一次破戒本身,而是隨著第一次破戒產生的羞恥心,罪惡感,失控,失去希望。


打破“管他的” 惡性循環 : 自我寬恕
對許多人來說,原諒自己聽起來像在找藉口,只會導致更嚴重的自我放縱。

通常學員反駁的一點是,如果他們寬以待己,也就是,不理會自己的失敗,沒有符合自己的高標準時不批判自己,沒有進步時不用可怕的下場威脅自己: 他們將會變得懶散。 
他們認為自己需要一個嚴厲的聲音在大腦中控制他們的食慾,本能,弱點。 他們害怕,如果放棄內心的指揮家和批判家,他們將會完全失控。

大多數人在某個程度都相信這一點,畢竟,我們小時候最早學習到自我控制,就是透過父母的命令與懲罰。
這種方式在孩提時期是必要的。大腦的自制力系統要等到我們成年後不久才完全發育完成,兒童的前額葉皮質在發育階段時,需要外部的支持。 然而不少人長大之後還把自己當成小孩子。 老實說,他們的行為舉止更像是施虐的父母而非給予支持的照顧者。


如果你認為提升意志力的關鍵在于嚴格對待自己,那麼你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。
但是你真的錯了。
大多數研究顯示,自我批判一直與動機不足,自制力不足有關。 這也是一種明顯的憂鬱預報器,同時讓“我要去做” 以及“我真正想做” 的力量枯竭。 相對來說,自我憐憫: 支持自己,善待自己,特別是面臨壓力與失敗之際,則與足夠動機及較佳的自
制力有關。


令人訝異的是,是寬恕,而非罪惡感,能增加責任。
研究人員發現,比起使用自我批判的觀點,以自我憐憫的觀點看待個人失敗,人們更有可能負起失敗的個人責任,而且也比較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,比較可能從經驗中學習。

寬恕讓人從錯誤中走出來,其中一個理由是寬恕帶走了失敗引起的羞愧以及痛苦。
“管他的效應” 是企圖逃避失敗後產生的低落情緒。 一但少了罪惡感跟自我批判,就沒有什麼需要逃避的了。這代表人更容易反思造成失敗的原因,也比較不容易重蹈覆轍。

另一方面,如果你用失敗來認定自己是個無可救藥的輸家,只會把事情搞砸,那麼想著你的失敗等於是一個自我怨恨練習。 怨恨自己有多失敗。 這時你最迫切的目標就會是安撫這些情緒,而不是從經驗中汲取教訓。

這就是為什麼自我批判無法用來培養自制力。如同其他形式的壓力,自我批判會促使你直接尋求安慰,很可能會讓你跑去最近的酒吧淹沒悲傷。

摘錄:The Willpower Instinct: How Self-Control Works, Why It Matters, 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